【现代主义150年】包豪斯:校园重聚

1907年,德国工艺联盟成立,这个联盟是基于莫里斯的理想而创建的,希望将古老的手工艺产业与现代工业结合在一起,为这个国家的工业雄心加入些许艺术的风格,以推广他们未来的成果,扩大顾客的需求,培养大众的修养。1912年沃尔特.格罗沃斯被吸纳进入这个联盟,成为业界精英中的一员,而不久之后,他就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院校的创办人。

1914年的一战蹂躏了德国,格洛佩斯在战后希望建立一个有益于德国也有益于全世界的机构,为祖国贡献力量。他创立了一座新兴艺术学院,让培养出的新一代青年兼具实践与智慧的技能,以求建立一个更加文明、更少自私的社会。这个机构采用民主的形式,男女合校,教授一套自由开明的课程,试图激发学生去发现自己内心的艺术家。在此基础上,“包豪斯”诞生了。

包豪斯的建校理念中,希望学习艺术的学生走出象牙塔,接接地气。他宣称“不存在专业艺术这种东西,艺术家只是地位显赫的手工艺人而已,让我们消除手工艺者和艺术家之间傲慢的屏障吧”。这是对瓦格纳“整体艺术品”的回应,但是不同于瓦格纳将音乐作为人类最高创造性的标志,格罗沃斯将建筑放在了艺术终极目标的位置上。20世纪的消费主义在包豪斯的包装下,成为了一种统称为现代主义的审美趣味,不拘小节,品位高雅。

从共产主义的东方到资本主义的西方,包豪斯影响下的现代主义印记在那些轮廓鲜明、包裹着混凝土、体现巨大的几何结构中清晰可见,他们是统治20世纪的城市风景。令人震惊的是,包豪斯仅仅存在了14年,而在其早期,这地方更像是一个嬉皮士社区,而非后来那个功能设计方面的专业机构。包豪斯的预科课程由瑞士艺术家约翰伊登指定和负责,当其他艺术学院要求学生盲目模仿经典大师时,伊登却把最基本的颜色和形式作为授课的基础。那段日子里,包豪斯弥漫着一种家庭制作兼中世纪的气氛,而德国表现主义的康定斯基和保罗克利也在这种气氛的吸引下,相继来到包豪斯。

但是一战后的德国正处于艰难的境地之中,这种非商业化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直觉哲学显得不合时宜,格罗沃斯希望改变这种脱节的现状。他喊出了新的战斗口号“艺术与科技,全新的统一”,他转而聘请构成主义的匈牙利艺术家莫霍利纳吉和约瑟夫亚伯斯担任学校的教职。而杜斯伯格也从荷兰赶来,他在校外开设的风格派课程如同磁铁一样吸引着包豪斯的学生,纪律和精准是风格派的游戏规则,以最少的工具产生最大的影响。这个规模不大的机构中,竟然同时汇聚了同时代最具开创性的一批艺术家,德国表现主义、俄罗斯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同时执教,如同文艺复兴的佛罗伦萨与19世纪末的巴黎。

从包豪斯毕业的玛丽安布兰德是一位国际知名的设计师,还是年轻学徒的她就创造了一套几乎完美的银质茶具,茶壶呈现浑圆的碗状形态,而茶壶上瘦瘦的椭圆体手柄,就如同一位沉静直立的芭蕾舞女。她采用了现代工业原料制作了这一件实用艺术品,也被视为包豪斯样貌的典型代表。

“华根菲尔德台灯”同样令人击节,简洁的几何造型和精妙的细节设计相得益彰,使他不再只是一盏台灯,而成为人们渴望得到的对象。它后来被视为工业设计早期的杰出典范。

约瑟夫亚伯斯在1927年设计了一套“四嵌套桌组”,每个桌面都是三原色的一种,而最大的一张桌子以绿色告终。桌子一个比一个小,一个钻到另一个下面,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直到今天你仍然在市场上能找到这个产品。

马塞尔布劳耶,这位出自包豪斯的匈牙利设计师创作了B3椅,这把椅子因为其精巧的现代设计立刻受到了追捧,直到今天仍然广泛用于世界各地的会议室和营业厅。这把椅子看似是最机械、最不艺术的,但是却受到了他的老师瓦西里.康定斯基的称赞,因而也被称为瓦西里椅。

1925年,德国的经济返回了正轨,全国各地的工业中心也向包豪斯发出了设计订单。包豪斯从魏玛搬迁到了德绍,而格罗佩斯也为新校园设计出了建筑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一个真正的包豪斯。格罗佩斯梦想中的机构变为了现实,这是一件由全体教员和学生共同创造的纯粹的整体艺术品。一面巨大的长方形玻璃墙面成为了教学大楼的主要特征,它被夹在两个巨大白色混凝土构件之间,一个是抬高了的底座,另一个是平顶的山花。从上往下俯瞰,垂直和水平线条构造成不对称的网络,大大小小的长方形构建成一个蒙德里安的画作。

另一侧,格罗沃斯没有用三原色来修建导师之家,而是在平整的墙面上涂上灰泥,刷成了纯白色。这些房屋的几何造型十分凌厉,带有严肃强硬的气质,机械的外表冷酷孤傲。若非出自一双巧夺天工之手,它们很可能变成野蛮的怪物和乏味的水泥建筑。但是,格罗沃斯的导师之家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美感,虽然康定斯基一搬进来就把自己的屋子画的五彩缤纷。

1930年密斯凡德罗接替格罗沃斯担任包豪斯的校长,他设计的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巩固了他作为现代建筑接触实践者的声誉。一个巨大、平坦、低调的屋顶,像是宇宙飞船一样悬浮在单层展馆的上方,钢架支撑着一系列由玻璃、大理石、玛瑙制成的长方形隔断,铺开了蒙德里安式的格子体系。这座建筑展示了德国的另一面,一个进步、开放、大胆、理性而精致的共和国。

但是这一切在1933年戛然而止,获取权力的希特勒强行关闭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术和设计学院,他狂热地憎恨现代主义和知识分子,下令从艺术馆里移除所有1910年之后的现代艺术品,以讥讽的文字,鼓励民众嘲笑这些堕落艺术。又一场战争即将到来,艺术家们这一次没有选择回到祖国参战,他们改道前往一个已经建造出具有现代主义风貌的美丽城市的国家。格罗沃斯、密斯凡德罗、莫霍利纳吉、约瑟夫亚伯斯、马塞尔布劳耶、蒙德里安,这些同时代最优秀的艺术家们选择了去往自由之地,美国。



1 thought on “【现代主义150年】包豪斯:校园重聚”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